“法援蓓蕾”项目宣布启动 首期将援助10名受性侵儿童

隔空猥亵隐蔽难防
专家强调对网络“性引诱”提高警惕
对谈从新近发布的司法解释开始。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文简称《解释》)。其中提到对胁迫、诱骗未成年人进行网络裸聊、向未成年人索要裸照、视频等特殊猥亵行为,明确以猥亵儿童罪或者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作为扎根未成年人保护领域20多年的行动者,佟丽华提出“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很多未成年受到性侵的案件,没有进入司法机关的视野”,一方面是因为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后,出于无知或羞耻感无法告知父母,选择不报案;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发展,通过网络实施的“性引诱”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经常打着未成年人的旗号,对孩子进行线上猥亵,甚至发展为线下侵害。

二次伤害不容忽视
受侵害儿童需专业权益代言人
6月1日,最高检发布《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其中显示,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量有所下降,但性侵案件仍呈上升趋势。2022年,起诉强奸、猥亵儿童等性侵未成年人犯罪36957人,同比上升20.4%。
对此,孙雪梅认为“更多案件进入司法程序,恰恰证明大家观念在改变”,孩子和家长正视问题并懂得维权,她希望舆论环境也得到改善,社会不再对受侵害的孩子指指点点,让受侵害的孩子也能很好地回归正常生活。、
关于受性侵儿童的后续保护与救助,佟丽华表示,从孩子认为自己受到性侵开始,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权益代言人。在以往的案例中,通常是受害者本人自己去寻求帮助,通常会收到二次甚至多次伤害。因此权益代言人不仅要能够帮助受害者分析应对办法,还可以指导受害者向公安机关报案、搜集证据并巩固证据。无论是专业律师还是公益组织介入帮助,都可以明显降低受害者压力。

“女童保护”讲师为孩子们带来防性侵课程
防治结合
“法援蓓蕾”将援助受性侵儿童
同为在儿童保护领域奔跑多年的公益人,佟丽华和孙雪梅都在摸索中步步前行。
孙雪梅介绍,十年来,“女童保护”团队自主研发了儿童防性侵课程儿童版、家长版、讲师版3个版本的教案。截至2023年3月底,“女童保护”儿童防性侵课程累计考核通过11673名讲师,在全国31个省份面对面授课覆盖超过761万儿童、74万家长。基于“女童保护”拓展的姊妹项目“拥抱青春期”性教育课程目前有104名讲师,截至2023年3月底授课覆盖青春期学生296351人。
因为收到越来越多孩子、家长和学校的需求,“女童保护”团队花了较长时间研发分5个年龄段的性教育系统课程,覆盖从幼儿园到初三年级的学生,系列课程于2023年下半年开启试讲。孙雪梅说,北京众一基金会未来将与一些学校、教育部门等合作,从幼儿园阶段到初中毕业,持续为未成年学生讲授性教育课程,帮助孩子们防范性侵的同时,也让未成年儿童减少对成长中身体、心理变化的困惑,树立积极的性价值观。
佟丽华在法律实践中参与和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立法工作,所在机构也对部分受性侵儿童进行法律援助,但发现远不能满足需求,需要多方力量给予更多支持。
两位嘉宾在直播中宣布,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和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共同发起“法援蓓蕾”公益项目。北京众一公益基金会将从长江商学院企业家校友的非限定捐赠中出资20万元,试点对10名遭遇性侵的儿童进行法律援助,由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专业实施。除了法律援助外,双方还将合作对更多志愿者进行事后援助方面的培训,双方志愿者和专业人员互补,在儿童防性侵领域“防治”结合。

佟丽华发起的中致社会发展促进中心举办首届“乡村幼儿教师公益培训”
—END—